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该祠位于海口市区与琼山市接壤处,由五公词、苏公饲、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构成,人们习以五公祠统称。有“海南第一楼”之誉,海口市八景之一的“圣祠叠彩”就在这里。这片园林式结构建筑群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陆续建至本世纪初。这里奇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
该祠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得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至今已有百余年。这是一幢以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楼高十几米,分上下二层,四角攒尖式的屋顶,素瓦红掾,为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与四周烂漫的绿叶繁枝相辉映,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五公祠又名“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口市区与琼山市接壤处,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一处融古建筑、古遗址、园林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主要由海南第一楼(五公祠)、观稼堂、学圃堂、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洗心轩、浮栗泉、粟泉亭和琼园,五公祠陈列馆等等建筑、遗迹组成。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此“指双泉”开始,这里便成为崇拜先贤、教育后人的地方,素有“琼台胜景”的美誉。
五公祠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口市海府大道169号,是展示中国古代贬官文化、海南历史文化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古代建筑艺术的文物古迹。
自北宋大文豪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历代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形成了以五公祠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五公祠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既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来琼的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位历史名臣而建的五公祠(海南第一楼),为纪念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两位战功卓著的伏波将军而建的两伏波祠,为纪念在海南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北宋大文豪苏轼而建的苏公祠,也有为教学和交流学术而建的西斋、东斋、学圃堂、观稼堂等,展现了古代海南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景点。
“五公祠”是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位于海口市区,是一处展示中国古代官贬文化的文物古迹。五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五公”是指唐宋两代被贬来海南的五位历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铨。
游玩时首先从苏公祠进入,苏公祠往左,即是合祭五位名臣的五公祠。五公祠主楼是一幢用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楼高十几米,是海南最早的楼房,因此被称为“海南第一楼”,学圃堂里陈列的明代铜禁钟、清代铁洪钟和三门大铁炮是五公祠的镇祠之宝。接着可以到观稼堂里“寻根问祖”,在这里可知海南人的祖先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从苏公祠往右,还有两伏波祠,这里祭祀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和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两位将军曾先后征讨岭南,开琼崖、詹耳等九郡。
五公祠的对面是海口博物馆,二者是连通的。这里原来是五公祠陈列馆,里面展品不是很多,陈列了一些海南名人的生平和作品,有兴趣可以和五公祠一并游览。
门票信息:五公祠门票:25元。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